TomoWave 小动物全身3D光声成像系统
采用独立外置高能量Nd:YAG和 OPO 可调式激光器,提供650-2300 nm连续脉冲激光激发, 可实现近红外一区和近红外二区小动物全身3D光声成像效果。
速度快-完成一次全身光声扫描快至36秒。
通量高-动物全身固定床4个,可实现活体脑部及全身成像。
详情
产品原理
光声成像是一种将光学激发与超声检测相结合的新兴无创混合成像技术。在成像过程中,光声造影剂吸收非电离脉冲激光并转换为热,通过热弹性膨胀产生声波。利用宽频超声换能器对这些声波进行检测,根据声波到达时间即可构建光声图像。与光子相比,声子在生物组织中的散射更小,因此光声成像具有高组织对比度、高空间分辨率和深层成像的优势。与传统的近红外一区(NIR-1,600-900 nm)光声成像相比,近红外二区(NIR-Il,900-1700nm)光声表现出更高的穿透能力、更低的组织吸收和散射。
近红外一区&近红外二区小动物全身3D光声成像系统采用独立外置高能量Nd:YAG和 OPO 可调式激光器,提供650-2300 nm连续脉冲激光激发, 可实现近红外一区和近红外二区小动物全身3D光声成像效果,该系统可对活体体内的生物纳米材料进行二维和三维成像并获取定性及定量数据,可以无标记地对血管形态的高分辨成像、对不同组织的成分进行高特异性的功能检测,实现了从细胞到组织结构的多尺度示踪及功能成像,已在众多生物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分子探针、生物纳米材料、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心肌炎、血栓、心梗等)、血红蛋白监测、肿瘤的早期检测和疗效监测、前哨淋巴结监测、脑成像和脑功能监测等前沿性研究。

产品特点
- 成像波长660-1064 nm /650-2300 nm,实现近红外一区/二区光声成像 
- EKSPLA高能量泵浦、OPO激光器 
- 3D x-y-z 等方向性分辨率 200 mm 
- 市场上光学吸收对比度:dma~0.03/cm (1pmole 的 ICG) 
- 成像深度 ≥45 mm 
- 成像视野 40 mm´40 mm´40 mm 
应用领域
小动物全身光声成像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分辨率以及实时成像等优点,能够提供生物组织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在分子探针、生物纳米材料、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心肌炎、血栓、心梗等)、血红蛋白监测、肿瘤的早期监测、前哨淋巴结监测、脑成像及脑功能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 肿瘤: 
- 全身及局部肿瘤 
- 前哨淋巴结 
- 肿瘤形态 
- 肿瘤灌注 
- 血氧饱和度 
- 心血管疾病: 
- 血管生成 
- 血管粥样硬化 
- 心肌梗死 
- 生物纳米材料: 
- 纳米材料生物分布 
- 药代动力学研究 
- 内源性造影剂 
- 脑部: 
- 脑成像 
- 血脑屏障研究 
- 解剖学: 
- 心、肝、肾、脾、胃、肠 
应用展示
有标记光声成像—生物纳米探针脑内原位肿瘤成像

采用靶向多肽修饰CuS纳米探针近红外二区1064nm特异性靶向颅骨下的脑内原位肿瘤成像,肿瘤部位光声信号较强,是一种可有效用于诊断的光声造影剂。
有标记光声成像—生物纳米探针肿瘤成像

采用有机近红外二区光敏剂靶向肿瘤探针1064nm靶向皮下肿瘤成像,可辅助临床前肿瘤疾病诊疗。
无标记光声成像——微观血管结构成像

血红蛋白微观血管成像,可观察血肿病变和血肿周围区域可能的病变及斑块,来检测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血栓、心梗等。
无标记光声成像——脑部血管成像

可通过脑部血管血红蛋白成像,来检测脑肿瘤和外伤性脑损伤(脑外伤),及脑血管渗漏的监测和疗效评价,如脑淀粉样血管病,脑中风等。
无标记光声成像——静脉/动脉成像

血红蛋白造影,多功能地呈现良好的解剖特征。如图所示为小鼠脏器、骨骼、浅表血管及肾脏血管成像。
无标记光声成像——脏器及浅表血管成像

血红蛋白造影,多功能地呈现良好的解剖特征。如图所示为小鼠脏器、骨骼、浅表血管及肾脏血管成像。
 
				